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民報】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的歷史常識

國民黨進行黨產說明,強調絕無不當黨產。可是民進黨發言人黃帝穎強烈質疑,國民黨一九四九年從中國戰敗逃到台灣時,沒有帶來任何一筆土地或建築物,但現在的國民黨卻擁有大筆土地、動產和不動產,還是全世界最有錢的政黨,請國民黨列舉,哪一筆黨產是合法、正當取得?還不全部都是偷搶拐騙而來!
【民報】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的歷史常識
中國國民黨是世界上擁有最龐大黨產,也是民主國家中唯一可以經營黨營事業的政黨。其中,侵占自國家的國產不知凡幾,眾說紛紜。

在中國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敗選之後,黨主席的更換總算有了契機。而令人詬病與爭議多年的黨產話題,又繼續炒熱。從過去馬英九「黨產歸零」的空頭支票,到最近準備奪取黨主席的朱立倫的有關處理黨產的宣示,及其所謂「黨產是假議題」,到代理主席吳敦義對黨產爭議的辯護反駁,以及許多中常委、黨籍民意代表紛紛表示不知黨產多少,沒享受到任何黨產好處….等等的談話,都讓我們直覺,國家要真正要回被中國國民黨侵占的財產,恐怕很難。而這些高來高去、天馬行空的有關黨產的談話,恐怕會模糊了社會大眾對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產的認知。
馬英九曾指出「黨產是歷史問題」(詳見民視新聞網報導,二○○六.十.二十九),不過這個「歷史問題」延宕至今仍未解決,就是一個政治課題。政治課題當然要循政治與法律的途徑解結,但是解結的過程,還是不能不回到歷史,而且是一個歷史常識。正因為是歷史常識,所以不容狡賴。
國民黨黨產、黨費的形成,反映著國民黨的統治本質,也是台灣當代史重要的內容。有關中國國民黨黨產來源的正當性之爭議,早在一九六○年代雷震主辦的《自由中國》雜誌,就已提出討論。先來看看該誌一篇題為「國庫不是國民黨的私囊」的社論所指陳的「國庫通黨庫」的現象:
「這幾十年來國民黨由國庫中掠奪所得,究竟到何種地步?又究竟龐大到何種地步?非但局外人無從了解,即連國民黨當局,恐怕也由於掠奪的時間過久、範圍過廣、方式過多、數字過大,已經無從計算了。」
「國民黨的黨部組織可以正式納入政府單位,黨工人員可以正式納入編制,黨部經費可以正式列入(政府)預算。」
「各縣市黨部以下的區黨部,更假借『民眾服務站』名義,變成了縣市政府的一個附屬單位,一切人事費業務費由縣市政府負擔……這類所謂民眾服務處、站,在全省各地竟達三百八十個以上。」
「國民黨各級大小單位,早已如同政府單位分別佔有大量的公有房屋土地。」
(以上詳見《自由中國》第二十二卷十一期,一九六○.六.一)
此外,該社論又指陳,許多戲院、旅館,原本是日產,都由國民黨接收為黨產。黨營事業則透過政府權力轉型成公營單位,享受一切優越待遇。「甚至可以動輒向台灣銀行貸款數百萬元之多,無異把台灣銀行當作國民黨的基金保管庫了」,更過分的「乃至於蘋果的進口、砂糖的出口、馬戲團之類的娛樂團體來台演出等等,也無一不被國民黨利用為搜括黨費的手段!」
五十五年前,雷震他們就指出國民黨掠奪多少國庫,已經難以估計。時至今日,這些糊塗帳就更難說清了。
國庫長期被國民黨如此巧取掠奪,難計其數。一九七○、八○年代的「黨外」民主運動期間,國庫通黨庫的指責,不絕於耳。直到一九八○年代,台灣解除戒嚴,政治逐步邁向民主化,黨產的不當性更加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二○○一年四月,監察院關於國民黨黨產的調查報告出爐,證實國民黨黨產的確有許多取自國家資產的不正當性。綜合一九八八年以來的各項資料,可以看到國民黨不當黨產的來源,大致分為五項如下:
一、接收日產
國民黨接收自日治時期政府的公產分為三部分:一是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移交中國國民黨經營的十九家日產電影院,二是中國廣播公司接收日本放送協會在台灣的電台設備與土地資產,三是轉帳予國民黨的一百一十四棟國有特種房屋(日產房屋)。
二、無償贈與
根據二○○一年監察院的調查,一九五八至一九八八年間,各級政府機關陸續將其管有之公有財產贈與國民黨及其所屬各單位,其中土地八十六筆,面積合計為一萬七千八百九十點二平方公尺,建築物三十七筆,面積合計為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一點八平方公尺。這八十六筆土地與三十七筆建物,由地方政府贈與供國民黨一黨使用,多數作為國民黨在各地的民眾服務社。
三、廉價買進
政府賤賣國土房產予國民黨,而國民黨取得土地的方式,多是先無償佔有,再廉價承租,最後低價購得。茲舉例如下: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十一號的前國民黨中央黨部、位於台北市泉州街六號的交通黨部、位於台北市林森北路七號的國民黨文化工作會、位於台北市木柵路一段二百九十號的革命實踐研究院(今國發院)等等,皆屬此類黨產。
四、強佔取得
國民黨霸佔公地使用之案例不勝枚舉,例如烏來民眾服務社、貢寮民眾服務社、深坑民眾服務社、鐵路黨部、公路黨部、中央政策委員會(位於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十六號)皆是。
五、各種特權
國民黨在黨政不分的黨國體制下,擁有多項特權,使其黨營特許事業坐大,黨產資本不斷累積。國民黨黨營事業七大控股公司之架構約在一九九二年成形,分別為中央投資公司、光華投資公司、啟聖實業投資公司、悅升昌投資公司、景德投資公司、建華投資公司、華夏投資公司。七大控股公司投資事業領域各有分配,經營的行業橫跨金融、石化、電機、水泥、電子、瓦斯、鋼鐵、建築、租貨、製藥、環保、橡膠、投資和紙業等。根據《拍賣國民黨——  黨產大清算》於一九九九年的統計,這七大控股公司總共主控六十六家企業(包括八家上市上櫃公司以及五十八家未上市公司),轉投資企業超過三百家,其中有資料的四十三家主控公司,總資產超過六千億元,凈值超過二千億元;如此雄厚的資產,便是國民黨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詳見梁永煌、田習如等編著,《拍賣國民黨——  黨產大清算》,頁一四九)張清溪等經濟學者在一九九一年提出「黨國資本主義」概念,解構台灣的經濟體制,認為「國庫與黨庫之間的利益輸送,都在『黨國一體』的口號之下,被不當的合理化」。(詳見張清溪等著,《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再加上透過減免稅捐、黨職併公職,以及政府委辦補助,佔盡天下便宜。
當國民黨霸佔的公地國產開始遭到指謫後,他們透過政治力,讓政府不得不將被霸佔的國產國土透過贈與或給予租權,再賤賣給國民黨,所以霸佔公地公產部分幾乎已被後來政治性的贈與、租用或承購所掩蓋。這些強佔取得、贈與取得、廉價購得的黨產,到了馬英九擔任黨主席後又遭變賣,成為他們黨費的一大財源。
誠如「拍賣國民黨」一書所指陳的「國民黨A國庫」的五大手法,即為「讓與國土、包括廉價購買及『無償佔有』」、「國家預算補貼黨營事業」、「委託業務」、「雙方委託投資」、「黨國合資事業」等。
在政治環境丕變的今日,大家開始向國民黨追討屬於台灣全體人民的財產,而黨主席馬英九口口聲聲說他上任之後一定會處理黨產,如何處理?原來答案就是「通通賣掉」,而且還是賤賣,只求能趕快脫手。馬英九在二○○五年八月十九日當選國民黨主席後,接續處分國民黨產,至今已公布包括國發院土地、原省黨部土地、台中市德化大樓等十處房地、華夏三中及原中央黨部大樓等五大黨產交易案,以及中華醫院、台中育樂新村、幸福人壽,總計八筆具指標性黨產交易案,估計交易總價格直逼兩百億元,若包括「華夏三中」多達百億元的不動產「回算利潤」,則黨產處分利益將上看三百億元。馬英九如此變賣竊取國家的黨產進入黨庫,如此一來,不管以後通過什麼法令,想要追討回台灣被國民黨侵佔的財產,越來越困難。接任的朱立倫,那就考驗你的能耐和真誠?
這個擁有偌大黨產的政治集團,其「既得利益圈」的涵蓋面甚廣,可以廣納各方貪圖利益的投機政客與短視的民眾。中國國民黨的黨產及其衍生出來的利益體,就像一塊偌大的吸鐵,吸引著許多破銅爛鐵(投機政客)。一旦這塊磁鐵沒了,磁性消失了,破銅爛鐵的投機政客們自然就做鳥獸散!
這塊磁鐵會消失嗎?破銅爛鐵們會消散嗎?那要看台灣人民何時能認清歷史,認清現狀?何時願意覺醒過來!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41083682701493&set=a.289995687810295.1073741833.100003995999144&type=3&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