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找賺錢專家參與改革,是賺太少,還是募款效率不夠好?】
根據媒體報導,證嚴眼見慈濟身陷危機,求助宏碁施振榮舉行變革委員會,希望推動慈濟進行組織改革,坦白說,慈濟現在是病急亂投醫,從他們所找的七個人來看,雖然都是各個領域的一方梟雄,但共同的盲點就是他們成功的領域,通通都與慈善事業無關,簡單說,成員就是兩位科技大亨、兩位藝術家、一位旅館業者、媒體業者、醫生所組成,這些人的管理,真正有改造企業成功轉型實績的,也只有嚴長壽一人而已(嚴有讓圓山飯店起死回生的實績),找藝術家來做組織改造(一個是鋼琴演奏,一個是舞蹈),則不知有何用意,至於找醫生,大概是要解決慈濟醫院的問題(然陳維昭是公立醫生,而慈濟係私立醫院....),然而,即便是企業界出身的優秀人士,他們真正引以為傲的,不就是要讓公司賺錢嗎?不要忘記,公司法第一條,就是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讓那些賺錢高手來為慈濟出主意,請問是慈濟過去賺的不夠多?或是經營績效不夠好?我想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假如不是經營不善,或效率不好,那麼問題到底出在何處呢?若僅帳目不清,請其美國或新加坡分會的負責人回來指導就行了;或找個普通級的會計師,也就可以輕易解決了,因此慈濟今日最大的問題,並非急需優良的企業管理(隱含賺錢)或成功企業經營人士的密訣(隱含效率),它被社會輿論所責的帳目不清及開發保護區等議題,其實都只是事情的表象罷了, 問題的真正核心就在於它將「慈善事業」與「宗教事業」糾結混淆,慈善沒在濟貧,宗教沒在修行,其運作始終都只是為了擴張善名與擴大募款,實在非常幼稚。
當知佛教的目的是讓世人能夠依法修行、解脫生死,只有靠自己修行才能成就的,這和吃飯一樣,只有靠自己吃才能飽,而佛教注重的是內在的修為,所以達摩祖師對梁武帝廣建佛寺、抄寫經書、供養僧侶、廣行佈施....的種種作為,只說出一句震憾古今的話:「沒有功德」。
所謂布施並不是叫信眾捐錢出來讓你去做事的,也不是捐一百萬就可升為榮董的,像慈濟這樣利用宣教的機會,向大眾募款來做事,這在西方宗教界早已行之有年,但中世紀的天主教,就是因為金錢誘惑太大,到後來募款變成在賣贖罪券,最終導至宗教革命,可是梵諦岡有自己的軍隊、銀行、外交、領土、主權等,請問慈濟也想學或學得來嗎?
正常人都知道,如果利用慈善濟貧來募款,應該是需要多少才去募多少,募不夠的就量力而為,絕對不是為了斂財而募款,導致最後全部走偏,例如榮董制、或賣佛像、或開發保護區、或廣設資源回收場等,最後錢多到數不清,也汙到數不清,連帳目都東拼西湊、說不清楚,造成重大危機,喧騰社會,像佛光山、法鼓山也都有在募款斂財,可見台灣的出家人都在向錢看,這就是台灣佛教的悲哀!
日本的大前研一曾說,「公司想要轉型成功,絕對不能用原班人馬」,因此慈濟現有董事應該大幅換人,包括林碧玉和王端正都應當立即撤換,轉型才有希望,否則,只要輿論不再批評,就又原形畢露,一隻隻又開始把善款當成私款。總之,宗教與慈善一定不可糾結混淆,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認為或者就純粹做一個慈善團體,或者就純粹傳播佛教教義,開示大眾依法修行,解脫六道輪迴。
也就是說,一個事業只能有一個最高目標,好比一家公司,它不能一方面喊服務第一;同時又喊賺錢優先,因為為了要提供高水準的服務品質就必須要花錢,但花錢就不可能有漂亮的盈餘,日子久了就會走偏,這中間的拿捏必需要非常小心。
復次佛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就是眾生平等,怎麼可以用一百萬元來誘拐信眾去做微行善的門檻呢?這樣不是會讓窮人對佛陀失去信心嗎?難道佛陀只喜歡有錢人嗎?故知慈濟、中台、法鼓山、佛光山的做法都已經走偏了!
慈濟一直在金錢上打轉,還把募來的錢拿去買土地、炒股票....,這是在做善事嗎?還是只是為了斂財而募款呢?佛教的修行就是要儘量減少向外攀緣,這些外緣,最後就是覺悟的陷阱、入道的障礙,而利用募款斂財,則唯有墮入地獄一途而已!
經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自若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所以,奉勸那些喜歡拿別人的錢財卻用自己名義去做善事的人,絕對要注意因果。(本文參考筍子大作)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97541943722333&set=a.289995687810295.1073741833.100003995999144&type=3&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