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喜歡假救災真宣傳 慈濟可能因此倒閉

【前言】在復興空難無情的奪走數十條生命之後,慈濟人不但不感覺哀傷,還要費盡心思,拍攝「加工」過的公關廣告,規劃種種細緻的宣傳活動,讓災難現場成為慈濟「本小利多」的宣傳平台,這種做法真是在救災嗎?或者只是慈善行銷表演?難怪大家都在批評:只要有攝影機,就有慈濟志工,看來,慈濟都在假救災真宣傳啦!
【喜歡假救災真宣傳 慈濟可能因此倒閉】文:翁達瑞(小台增刪內容)
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所引起的爭議,已經演變成社會大眾對慈濟的全面質疑,各界對慈濟財務的不透明與財團化運作多所責難,甚至懷疑慈濟都是為了廣告行銷和達到募款目的,才會去表演救災,歷年來,只要發生各種天災人禍,慈濟志工往往最先抵達現場,在媒體前面盡情表演救災行動,因此表面行善已經成為慈濟騙術的精華,但是慈濟的表面救災經得起檢驗嗎?在媒體配合慈濟演出,無限制的報導和擴大渲染下,慈濟的整體運作,的確曾經贏得社會廣泛的肯定,然而經過這波對慈濟的檢驗後,慈濟的運作卻是疑雲重重!

如果把慈濟的救災行動攤在陽光下,實在也是破綻百出,就以發生在今年二月的復興空難為例,慈濟的志工也是率先抵達墜機現場,經台北市府同意後,志工們立刻搭起印有慈濟標章的帳篷,再掛上慈濟的招牌,身著藍衣白褲的志工,穿梭在空難現場,遞茶水,送食物,或撫慰陸續趕到的罹難者家屬,透過各大媒體的瘋狂報導以及慈濟臉書粉絲團的瘋狂傳送,這些救災畫面立刻傳遍世界各地。
首先,大愛電視台在新聞中不斷重複報導慈濟救災,其中一則影片呈現忙碌的志工,在掛有慈濟招牌的帳蓬前走動,另一則是救難人員圍在慈濟提供的氣化爐四周取暖,身上還披著大愛感恩科技的毛毯,還有一則提到慈濟的行動廚房,為救難人員準備熱食,這些報導也提到,慈濟捐了三十二件防寒衣及數量不明的調溫空氣背心....慈濟臉書粉絲團也貼了許多救災照片與影片,其中一段影片呈現數位慈濟志工冒著綿綿細雨,手拿水壺與紙杯,在救災現場四處走動,詢問救難人員是否要喝熱薑汁湯。影片中除了現場的低聲交談外,還刻意搭配哀傷的男聲獨唱音樂,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慈濟臉書粉絲團的一張照片,這是一張團體照,有兩排超過五十名的志工,站在慈濟服務中心的前面,他們全部身著透明雨衣,裡面藍白相配的慈濟制服清晰可見,頭上的慈濟招牌在微風中輕輕擺動。
我要不客氣的說,上述的圖像絕對不是「忠實」的新聞報導,而是經過「加工」的公關廣告,宣傳主題叫「慈濟救災溫暖人間」,表現手法包括二月的細雨、毛毯、防寒衣、保溫背心、氣化爐、行動廚房、熱食,還加上薑汁湯,我更要質疑的是,在一場奪走數十條生命的災變中,慈濟人不但不感覺哀傷,還要費盡心思,規劃出如此細緻的宣傳活動?在救災現場,誰在主導攝影機的移動,取得宣傳所需的影音圖像?當罹難者的家屬正在一旁哭泣時,慈濟志工為何還有心情拍攝這種「畢業紀念冊」式的照片,以供日後宣傳之用?
除了慈濟自行公開的圖像外,其他新聞媒體也有百則以上的報導,提到慈濟在此次空難的救災活動,當中有些畫面特別搶眼,如慈濟志工在殯儀館撫慰罹難者家屬,或從廈門一路陪同家屬飛到台灣,在廈門機場候機室,慈濟志工默默蹲在地上,雙手握住家屬,抵達台灣之後,慈濟志工則挽著家屬緩緩走出機場....這些畫面,印證了大部分人對慈濟的批評,「只要有攝影機,就有慈濟志工!」任何空難發生之後,殯儀館必然是媒體守候的重點,外地家屬前來處理罹難者的後事時,媒體也不會放過他們抵達機場的畫面,巧合的是,慈濟志工都集體出現在這兩個場合,甚至慈濟自己的媒體也大力放送這些慈濟關懷畫面,並稱之為「兩岸三地愛接力」。
在空難之後幾天,慈濟基金會公佈了一些數字,統計此次救災的具體貢獻,慈濟臉書粉絲團公佈的數字包括:709人次的志工,3700份熱食,加上330個便當,看到這些數字之後,我心中閃過下面幾個疑問:
第一,慈濟顯然有個完善的通報系統,紀錄各種統計數字,其精確度甚至到達個位數,就以志工為例,如果上面的數字沒有造假,慈濟內部必然有人手拿計數器,在現場清點人次,在混亂的救災過程,是什麼樣的慈善團體才會這麼做?慈濟為何一定要公佈這些數字?
第二,慈濟的救災以志工為主,物資為輔,也就是出力多於出錢,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估計,慈濟此次救災的支出應該低於五十萬,而卻能透過媒體的大量報導,增加數千萬乃至數億的募款收入,而且,以一個每年吸收百億善款的救濟團體,難免讓人有九牛一毛的廉價感,我的疑問是,慈濟選擇救災的項目與支出標準何在?
第三,慈濟的救災物資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都可以輕易在市場取得,既然如此,為何(政府)救災單位必須同意慈濟在現場設攤,提供政府本來就應該準備的應景式物資?其他救濟團體是否也可以提出相同的要求?若是,那救災現場的秩序要如何維持?現場跡證又要如何保存?若否,(政府)救災單位為何要獨厚慈濟?
當上述的救災活動被攤在陽光下檢驗時,我們發現慈濟有「假救災、真宣傳」的嫌疑,這次復興空難絕對不是特例,而只是慈濟救災的標準範本,慈濟的實際救災支出不過區區幾十萬,卻可帶來幾百萬廣告費都買不到的宣傳效果,這種「本小利多」的宣傳平台,是其他慈善團體求之不得的機會,而慈濟卻是得來完全不費功夫。
顯然的,慈濟這一道最後的防線也經不起檢驗了,只讓人見到慈濟喜歡表面行善,根本就是一家披著宗教和慈善外衣的盈利企業,販賣的商品就做「溫暖和愛心」,但是抓雞也要蝕把米,慈濟的救災支出就是這把米,也就是一般企業的行銷成本,媒體報導慈濟的救災越多,慈濟所吸收的善款也就越龐大!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76154292527765&set=a.289995687810295.1073741833.100003995999144&type=3&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