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山頭不事修行,爭名奪利短兵相接】
【前言】許多人為了賺(騙)更多錢,都會去開廟店、開慈善機構,因此,那些人會把善款當成自己的錢,拿去養家、做生意....實在不足為奇,佛光山的星雲就曾說:拿善款去做生意、開醫院、經營學校....就是在投資,就是用錢去滾錢,這是無限的力量,這叫做理財,沒什麼不對,因此我很認同證嚴的作法,不過,我雖然認同牠偷拿善錢去滾錢,卻不認同牠任意搶奪我的地盤....
問題是:核光山只缺德又不缺錢,牠們為什麼要賣台北道場的三個樓層給慈濟呢?難道慈濟高層已經確實掌握了核光老妖過去所做的骯髒事,並以此威脅核光老妖退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好笑了!
【蘋果報導】慈濟花了11.4億元,買下佛光山台北道場所在朝代大樓裡的三個樓層,即將成為慈濟第29個北區道場,佛光山的出家眾轉述星雲的話說:「幹!慈濟若真的有需要,整棟都拿去啦!」而佛光山信徒對於慈濟此一舉動也頗有微詞,其實,這只是將台灣佛教界各山頭的「短兵相接」檯面化而已。
若說整個佛光山的身體在高雄,其他市鎮鄉里道場是四肢,那台北道場就是其頭腦,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交通方便,緊鄰松山火車站的台北道場計有六層,各層面積約700坪,國際佛光中華總會、人間文教基金會、佛光大學籌備處、香海文化公司、如是我聞文化公司,以及人間衛視電視台的辦公室都設在這裡,甚至佛光緣美術館也在這裡運作。標榜「現代佛教弘法道場新指標」的台北道場,內設有佛堂、禪堂、齋堂、會議廳,提供信眾念佛、參禪、聞法、研習經論,以及各類社教活動之用,外表雖無傳統寺廟外貌,但是,寺廟的功能卻有過之無不及。
【壓縮獨立寺廟生存空間】
由於目前台灣佛教存在四大山頭:佛光山、法鼓山、中台山、慈濟,各擁道場皆超過百座,因此短兵相接、互搶信徒的情況非常嚴重,各山頭信徒之間的摩擦時有耳聞。每當四大山頭在某市鎮鄉里開創新寺廟時,四大山頭之外的傳統佛教寺院就時常出現不滿之聲,畢竟連佛教都已進入團體、組織戰的同時,個別獨立的寺院生存的空間必定被壓縮,而山頭之間彼此競爭多於合作關係,為了爭奪信徒,各山頭寺廟的每位出家人只能使出渾身解數。
佛教在支那地區,經過兩千年發展出約定俗成的傳統,至少方圓數十里之內是不能有兩座佛教寺廟的,一方面是為了減輕信徒彼此間流動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讓出家人辦道不致太過吃力,可是當此一傳統被打破之後,出現的情況是,僧侶為了爭奪信徒,就必須多付出加倍的心力與時間,才能維持寺廟的正常運作,以致俗務增多、幾乎都已經沒有在修行了。
【可能危及佛教正常發展】
不止是寺廟的創建有基本原則,連傳戒、法會的時空距離也都有限制,譬如台灣每年農曆七月的盂蘭盆齋僧大會,幾乎是北、中、南各由不同的團體或個人同時或僅差別數天舉辦,不要說南北奔波的僧眾顧此失彼,重要的是,讓捐款供僧的信眾頗不勝負荷,但是,可能是台灣腹地狹小,加上佛教經過50年蓬勃發展,各種傳統一再被打破,結果,不同山頭的寺廟彼此之間頓時有了緊張的競爭關係,如今佛光山與慈濟的道場同時擠在同一棟大樓,恐怕兩個山頭與信徒之間,過去表面的和諧狀態,會面臨嚴重的考驗。
台灣佛教徒其實有一部分是彼此相互流動的,一方面確實是同一市鎮內存在著不同山頭的寺廟,另一方面則是寺廟出家人的關切與要求,在雙方或多方兼顧下,游移於不同道場之間,而這樣的結果,不僅寺廟苦、出家人苦,連信徒也都很苦,而各山頭短兵相接的情況不會緩解,將來必定會更加白熱化,這將危及佛教正常的發展,頗值得大眾關注。【本文作者為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台灣佛教史研究者 】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578457678964093&set=a.289995687810295.1073741833.100003995999144&type=3&thea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